百年中大對羅定的影響深遠作為羅定人的你一定要看!
《南方日報》第YC04版刊登文章
百年中大,山高水長。中山大學在2024年11月迎來百年校慶。
憶烽火歲月,百年辦學史上,中山大學曾在云浮羅定留下痕跡。1938年10月,為躲避日寇的鐵蹄,保存力量,中山大學以及廣州的多所高校和中學紛紛向內(nèi)陸遷移,中山大學選擇了粵西的羅定作為遷移安置地之一。羅定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是廣東南路與廣西、云南的重要交通樞紐。即使日寇封鎖了肇慶峽,羅定依然能夠通往西南大后方。
在那段戰(zhàn)火紛飛、風雨飄搖的歲月里,以中大師生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在羅定展開了充滿活力的教學與科研活動,為羅定壯大了紅色火種,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1938年10月,日軍的侵略鐵蹄逼近廣州,中山大學及一批廣州市內(nèi)高校、中學面臨極大生存危機。為支持持久抗戰(zhàn)、保存文化教育力量,學校領導迅速決定將校址遷往內(nèi)陸。經(jīng)多方考察,中山大學選擇了深入內(nèi)陸的羅定作為臨時安置地。
中山大學選擇羅定并非一時之舉。早在1937年12月,校方便派出教授兼出版部主任張掖等人前往羅定進行調(diào)研,詳細考察校舍、交通、物資供給、治安等情況,并專門撰寫了一份詳盡的調(diào)查報告,向校方匯報羅定的情況。
在校舍方面,羅定縣城及羅鏡圩有17處公共場所可供借用或租用;交通方面,從廣州乘船到南江口需31小時,隨后乘車2個多小時便可到達羅定。
在生活保障方面,報告指出羅定的米、肉、魚、菜、柴等價格普遍低于廣州,且可用河水和井水解決飲用水問題;夜間照明的電燈設施也為學校的復課提供了條件;治安情況則得到特別確認——羅定的安全形勢較好。
時任中山大學校長鄒魯根據(jù)調(diào)研報告,于1938年初致函羅定縣,正式請求協(xié)助遷校事宜。鄒魯在信中提到,由于時局不寧,學校決定暫時遷移,并派出教務長鄧植儀、理工學院院長劉俊賢、工學院電工系主任劉均衡等人再一次赴羅定勘察。接下來,校方還安排了法學院職員李家恩、文學院職員辛志平等人在體育部的帶領下,前往羅定進行暫遷的進一步準備。
《國立中山大學佈告》山字第703號。
經(jīng)過多次的考察與細致安排,1938年10月17日和18日,中山大學發(fā)布的《國立中山大學佈告》703號和705號文,規(guī)定了遷往羅定的具體實施方案與秩序。與中山大學一同遷往羅定的,還有省立文理學院、省立藝術??茖W校、仲愷農(nóng)工學校、私立廣州大學及私立廣東國民大學等多所高校,以及私立廣州長城中學等一批中學。
在羅定怎么辦學?弦歌賡續(xù)興學救亡
1938年10月19日至21日,中山大學師生分批乘船前往羅定,帶著由師生在危難時刻搶運而出的1200箱左右的物資,其中包括圖書館藏書以及農(nóng)學院教授負責運送的數(shù)百個水稻品種種子和甘薯種苗等重要研究資源。師生在抵達羅定后,由負責學校遷移安置的人在福安當鋪辦公,辦理學校的搬遷和安置事宜。
抗戰(zhàn)時期中山大學在羅定的辦學地點羅定學宮。
學校的各個部門和學院被分散安置在羅定的多個地點:校領導的辦公地點設在羅定城北的牖明學校,農(nóng)、法、醫(yī)三學院和理、工兩學院則被安置在羅定學宮、羅定中學、民眾教育館和榃卜等地;研究院、文學院、師范學院和圖書館則安置在羅鏡鎮(zhèn);中山大學附屬中學則設在瀧江河對岸的塔溪鄉(xiāng)。
特殊的辦學環(huán)境雖然簡陋,但通過師生的努力與當?shù)孛癖姷闹С?,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得以在逆境中穩(wěn)步進行。隨著中山大學的遷入,羅定也迎來了許多進步的教授和校友,諸如黃煥秋、俞福親、蕭雋英、董爽秋和何思敬等。
1938年底,400名師生在中山酒店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山大學三羅同學會”,組織三羅籍(三羅是指羅定、郁南、云浮)的中山大學學生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此后不久,由三羅同學會主導的《三羅日報》創(chuàng)刊,成為當時西江、南江流域重要的宣傳媒體,深受當?shù)孛癖姎g迎。
中山大學遷移后,師生們的生活面臨諸多挑戰(zhàn)。為了滿足信息需求,一位同學帶來的原始收音機成為了珍貴的新聞來源。有教授則通過速記將每日新聞整理成小報,分發(fā)到各院系,成為連接師生與外界的重要紐帶。
羅定縣青年抗敵同志會(簡稱“青抗會”)是在中山大學抗日先鋒隊的啟發(fā)下成立的,負責開展文藝演出、義賣募捐、文化教育等活動,一方面,為羅定居民提供了難得的文化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則激發(fā)了地方青年的愛國熱情。
在這些活動中,中山大學在羅定不僅是一所學術教育機構,更成為一股凝聚民眾的精神力量。
走出羅定學宮往西南方向幾百米,可見一片較為破舊的磚瓦房,這是當年國立中山大學??傓k事處的所在地牖明學校。泥磚分隔的一個個房間里,仍可見當年辦學的痕跡。
當時,這一批中學、高校陸續(xù)遷到羅定,一時間羅定人才薈萃,科學思想廣泛傳播,文化教育空前鼎盛。在可見的記載里,有這樣一句話:“本縣文化教育水準在抗戰(zhàn)期間,曾一度突飛猛進,學校之內(nèi)遷者,共有中上學校十四間,其余各鄉(xiāng)國民學校共四百九十五間,此為本縣文化之鼎盛時期。”
對遷至此的學校,羅定也盡力做好各項服務。據(jù)羅定市社科聯(lián)原主席蘇智勛介紹,羅定中學作為省立第八中學,白天分出六個課室給中山大學,下午4點半之后,全部課室交由中山大學使用;另有羅鏡專門為大學生修建水泥路;還有遷來的中學積極招收本地學生,減免學費……
盡管羅定位置偏僻,但辦學的日子也并非一帆風順,日軍的飛機轟炸時有發(fā)生,局勢不寧。與此同時,隨著逃難至羅定的人口越來越多,縣內(nèi)人口急劇增加,從抗戰(zhàn)前的31萬升至超50萬,給本就緊張的生活配套設施帶來了更大壓力。
諸多因素影響之下,校方?jīng)Q定再次遷校。1938年11月,中山大學計劃從羅定遷往廣西龍州,但在籌備啟運時,接到新的情報:日軍計劃在廣西北海登陸,接近龍州。迫于形勢,學校迅速改變遷校計劃,于1939年初從龍州乘越滇鐵路赴滇,并蕞終選擇澄江作為新的校址,繼續(xù)堅持教育事業(yè)。
羅定檔案館保存的關于中山大學財產(chǎn)寄存在羅定的檔案記錄。
因為無法帶走所有物資,學校在離開羅定時,將一些重要物資如法學院的圖書等轉(zhuǎn)交給羅定民眾教育館寄存。1949年11月,中山大學專門派人到羅定清點,把所有物資都詳列清單,正式辦理向羅定民眾教育館移交的手續(xù)。
中山大學遷移羅定,是烽火辦學歷史的重要部分,羅定之行時間雖短,但諸多細節(jié)仍然令人動容。教師堅守教育使命、學生成材報國,在日軍威脅、物資短缺的艱苦環(huán)境下,師生在新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為國家文化教育事業(yè)貢獻力量。如今,羅定學宮等歷史遺址已成為羅定的重要文化地標,不斷提醒后人銘記那段崢嶸歲月。
青山與曲水交織,構成詩歌中“一路青山青不斷,青山斷處是瀧州”的羅定。尋覓歷史的人們,細細追問之后,總為羅定的文化底蘊所震撼。歷史因緣匯聚,構成一個“烽火弦歌”中的羅定。
以中山大學為代表的大學、中學在抗戰(zhàn)時期遷移至羅定,這一歷史事件是當時教育界、學術界的大事,更為當?shù)亓粝铝素S富的文化遺產(chǎn)。作為一所享有盛譽的高等學府,中山大學的遷移不僅是為了保護教育資源,更是為了在國家危急時刻擔當起教育救亡的責任。通過教育資源的引入、文化活動的開展及知識傳播的推動,這一段歷史為羅定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
首先,中山大學的遷移為羅定帶來了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盡管戰(zhàn)火紛飛,師生們?nèi)栽诹_定展開了充滿活力的教學與科研活動。通過與中山大學等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接觸,羅定學子得以接觸到更廣泛的知識體系與思想觀念,培養(yǎng)了他們對科學和人文的熱情。這一教育傳承,不僅提高了當?shù)氐奈幕仞B(yǎng),也為日后羅定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中山大學在羅定的辦學實踐促進了地方文化的繁榮。師生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通過開展文藝演出、義賣募捐等活動,增強了地方居民團結(jié)進步。三羅同學會和青抗會等組織的成立,不僅激發(fā)了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使得地方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些活動不僅是抗戰(zhàn)時期的具體行動,更體現(xiàn)羅定文化認同感的增強和地方精神力量的凝聚。
再者,中山大學在羅定的影響還體現(xiàn)在對知識傳播的推動上。在遷校期間,師生們堅持辦報、出書,創(chuàng)造了《三羅日報》等刊物,成為傳播教育理念等的重要平臺。
然而,中山大學在羅定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并不僅限于當時的學術活動。更重要的是,它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羅定注入了教育自強和文化奮發(fā)的基因,再次強化了羅定重視教育、崇尚文化的氛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羅定人。
紅色血脈,得以壯大。中山大學遷移至羅定是歷史的選擇,更是教育使命的延續(xù)。那些在困境中堅持教育理想的師生值得銘記,那份精神值得傳承傳播,激勵后人在新時代繼續(xù)追求知識、傳播文化,擔負社會責任感。
在抗戰(zhàn)時期,羅定成為廣東抗戰(zhàn)的重要后方之一,也是眾多高校遷移的重要站點。1938年起,國立中山大學、省立文理學院等多所院校遷至羅定,在戰(zhàn)火中繼續(xù)辦學。這段“空間史料”如何保護、發(fā)掘?
2021年“田野中大”校史考察團在羅定。
2021年10月1日至5日,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曹天忠曾率領一行八人到羅定進行文獻搜集、田野考察和口述訪談。在羅定市委及各級社會團體的支持下,考察團深入調(diào)研了抗戰(zhàn)時期遷校的各大、中學校辦學舊址,特別關注國立中山大學的辦學地點,如羅定學宮和榃卜梁家莊園等。
考察中,考察團首先在羅定市檔案館收集了豐富的檔案資料,包括中山大學與其他院校的同學錄和畢業(yè)冊,重要文件如法學院移交圖書清冊等,這些文獻為理解當時教育的艱辛提供了頭部手資料??疾靾F實地訪問了多處舊址,了解了中山大學在羅定的歷史,包括曾在羅定中學、學宮和云龍書院等地辦學的經(jīng)歷,考察團成員對羅定人民與遷校師生之間深厚的情誼感觸頗深。
通過口述訪談,考察團收集了大量親歷者的故事,增添了研究的深度與立體感。例如,老人們回憶起當時的生活條件和學校的艱辛,描繪了師生們與當?shù)卮迕竦幕?,以及學校對于鄉(xiāng)村的影響。
“以往的校史考察和研究,多關注云南、粵北和粵東,對羅定的情況了解較少……這次考察,基本確定了中大在羅定的辦學舊址?!笨疾靾F在后續(xù)公開發(fā)表的文章里提出,此次考察不僅加深了對國立中山大學的研究,還擴展到其他院校的抗戰(zhàn)歷史研究,擴大了華南教育研究的內(nèi)涵與外延。
?。▓D源網(wǎng)絡:中山大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產(chǎn)業(yè)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lián)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眾號:園區(qū)產(chǎn)業(yè)招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nèi)容收集于網(wǎng)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
本文鏈接:http://www.yuanchengqihuo.com/index.php/post/29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