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廣水官員調任帶走公車:人大常委會委員聯名追討
在湖北省廣水市,官員調任,人走了,車也帶走了。這一不正之風已沿續(xù)了十多年,當地干部群眾和人大代表表示強烈不滿。
2009年底,馬國慶等五名廣水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聯名提出議案,要求廣水市政府追回被帶走的公車,并追究當事官員責任。
同年11月25日,廣水市人大常委會督辦追車議案,并形成一份“關于清理并追回調出領導干部所帶小轎車的決議”。廣水市人大常委會認為,調出領導干部從原單位帶走所乘公用小轎車是一種不正之風,造成了原所在單位國有資產的流失,社會影響較壞,要求廣水市政府成立工作專班,清理并限期追回因調動帶走的公務車輛,并要依法建章立制,杜絕此類現象再度發(fā)生。
令人尷尬的是,兩年過去,到2011年底只有8輛公車被追回,其他20輛車仍然被調離廣水的官員占用,沒有一個人被追責。不僅如此,各方的說情壓力,紛紛涌向提議案的五名人大常委會委員,讓他們進退兩難。
蕞讓人大常委會委員擔心的是,隨著當地黨政領導換屆,又將有一批官員調離廣水。如果這一不正之風得不到遏制,又一批公車將被這些調任的官員帶走。
媒體曝光后,2011年10月8日晚,湖北省隨州市作出回應,稱媒體報道的《湖北廣水官員調任帶走公車成慣例》情況基本屬實,該市將糾正存在問題,并予以問責。
“糾正存在問題,并予以問責”,這樣的表態(tài)令人欣慰。但媒體報道后的雷厲風行與不正之風延續(xù)多年無一人被問責的反差,仍讓人忍不住做這樣的假設:如果沒有媒體報道,那些公車是不是任由官員開到報廢為止?
蕞讓人不安的是:被官員帶走的,除了公車,或許還有人心。為了阻止帶走公車,部分干部群眾做了抗爭:將車胎氣放掉,將大門鎖住等等,但抗爭多以失敗告終。明明不該用的公車,官員憑什么帶走?一旦這些干部群眾不能正確認識這些問題,那么,他們頭腦中的干部形象,可能因為個別人的行為而倒塌。從某種意義上說,眼下追回公車的過程,也是追回人心的過程。
李曙明(新聞評論員):廣水市是隨州市下轄的縣級市。上級單位回應未嘗不可,但“事發(fā)地”“一言不發(fā)”卻未必正常。如果廣水“官員離開后基本上都被提拔到更高的職務,縣級市廣水沒法找他追車”的表態(tài)屬實,那么,不問是非,只看“職務”,再次讓我們見識到官場之弊。
——2011年10月10日《檢察日報》
舒圣祥(新聞評論員):官員調任帶走公車,涉嫌以權謀私和貪污腐敗,廣水的一些官員不愿為當地的納稅人負責,沒人愿意討要,難道湖北的紀檢監(jiān)察部門就坐視不管嗎?希望有關部門逐一查實并處理。要從制度上杜絕此類現象,還得從實質性的公車改革入手。
——2011年10月9日《新京報》
梁江濤(新聞評論員):“人走車隨”的板子應該打在哪?筆者不同意將監(jiān)督缺失的責任一古腦推給人大。任何領導的座駕都是國有資產,單位和同級財政都有明細賬目,對國有資產的購買、管理和使用,各級財政都有監(jiān)督的責任,審計部門都有檢查審計的責任,尤其是對領導干部的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之所以造成現在的漏洞,主要問題出在一般人認為官員帶走公車,沒有改變它的性質,仍然屬于公車,不過是換了“山寨”。

產業(yè)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眾號:園區(qū)產業(yè)招商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
本文鏈接:http://www.yuanchengqihuo.com/index.php/post/23719.html